文章内容
首页
学通课程
名师专栏
学习资料
升学指导
国际学校择校
留学申请
学员show
联系我们
更多分类
主页
>
联系我们
>
焦点资讯
>
孩子上国际学校还是出国留学?
2019-07-15 点击次数:
经常有家长和朋友向我咨询:现在国际教育大势所趋,那么到底是把孩子送出国读,还是留在中国读
国际学校
?
诚然,这个问题牵涉比较大,需要考虑到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包括孩子的成熟水平、陪读父母的机会成本等。
但如果仅从教学质量的角度看,我个人认为:既然决定要离开国内体制,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直接出国读。
为什么?下面我以英国国际学校为例,简单从三个方面讲一讲。
第一、假公学泛滥,中国的国际学校值不值得读?
第二、为什么要尽早去读真公学?
第三、早出国,孩子适应的了吗?
这么多国际学校,到底该怎么鉴别?
总体上看,开在中国的国际学校主要分以下几种,一种是招收纯外籍学生的学校或国际部,还有一种就是传统的双语学校,但教学风格与优秀公立差别不大,入学难度也较高。
然而,近五年,迅速出现了一批新兴国际学校,它们集合了以下特征:不限国籍甚至不限户籍,外教面孔众多,结合时下火热的国际课程体系,打着中外办学的旗号,或自称是某某公学的中国分校等等,不一而足。
对于这些学校,家长们经常会拿着一些学校的名称过来,问我某某学校在英国怎么样,正宗不正宗。“公学”到底是什么性质,是不是带这两个字都是好学校?
为了避免吃官司,我不会在文章里就某个学校做评论,但会根据我的经验进行总结。
总体而言,中国的国际学校正处于完完全全的幼年期,野蛮生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教学质量不达预期、比如有些中外办学难以落到实处。
最近5年,中国新开设国际学校或课程有228个,增幅达到26%;与此同时,入读国际学校的中国学生人数在五年间却增长了63.6%,达到了37.2万人。
本来原汁原味的个性小班教育,正向着规模化迈进。
此外,五年前中国的629所国际学校中,绝大部分仅招收外籍学生。而现在的国际学校学生总数之中,中国国籍已经达到了66%。
毫无疑问,新兴国际学校的飞速增长迎合了越来越多中国家长们追求国际教育的现状。
然而,在学校数量急剧增长的背后,教学质量却不容乐观。
我从英国回到上海后,出于亲朋好友的委托,会对他们在国际学校上学的子女提供课程辅导和咨询规划。随着学生越来越多,我索性在上海开办了自己的国际教育私塾,除了课程辅助,还补充教授国际课程所需的通识教育和基本文化素养。
这期间,让我深感痛心的不仅是许多家长白白支付了高昂的学费,更是众多孩子浪费了大好青春,在学习的迷途中手足无措。
在中国国际学校井喷的这5年里,我真的没少听到学生和家长吐槽的各种神奇现象:
比如……
英语课放了一个学期的美剧;
前半个学期还上着课的外教,突然跑路,科目干脆取消;
数学课找不到人,体育老师来教;
说好的多元化选课,却因为小班开课不划算,强制选修数理化生;
家长会变成了中介培训机构的宣讲会。
正处于幼年期的中国的国际教育市场其实还在洗牌阶段,远未真正成熟。
这样的市场,对于疯狂寻找出路的资本来说自然是好消息,但对于正为孩子的未来而积极谋划的家长来说,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
教育是一个需要深耕的行业,但对于大部分中国资本来说,恐怕没办法等待细水长流。
于是,“中外办学”就成了更快积累口碑的方法,即寻找国际名校品牌进行合作,把口碑直接“买”过来。
然而,挂牌仅是挂牌。在中国,所有招收国内生就读的学校只对中资开放,外方学校品牌只能以服务协议的形式签个合同。
也就是说,外校只是卖了个品牌,但对学校的实际控制管理到底能有多少影响,可就不好讲了。
国际教育,寻找外方合作本身无可厚非。但有的学校,明明只找了个普通二三流学校当合作方,却硬要挂上个“公学”的名字,这就有点过分了。
英国的“公学”,如哈罗、伊顿等,皆是HMC(The Headmasters’ and Headmistresses’ Conference,直译为“校长会议”)成员学校,并非任何学校都可以冠以“公学”之称。
更何况,有的在国内被宣传为“公学”的学校,其在英国不过是普通私校、考试辅导中心、甚至职业学院。
万一有家长上当,不仅没给孩子带来正宗国际教育,还不小心上了个“假公学”,岂不是荒唐?
上一篇: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读IB课程?
下一篇:
那么早出国读国际学校,小孩能适应吗?
服务热线:4006-321-553
电脑版
|
触屏版
沪ICP备16053888号-2
上海天山总部:长宁区SOHO天山广场
上海浦东校区:浦东新区商城路618号良友大厦
上海七宝校区:闵行区新龙路399弄1号宝龙城
咨询热线:4006-321-553
广州校区:天河区体育西维多利广场
咨询热线:4006-321-553
宁波校区:宁波市鄞州区钱湖北路555号知识星球
咨询热线:4006-321-553